中兴被美制裁,是灾难还是机遇?

2018-04-25 18:42 未知

打印 放大 缩小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这一禁令为期长达7年,理由是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雪上加霜的是,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也于近日发出新的建议,警告电信行业不要使用中兴的设备和服务。美英的双重打击也许会令这家老牌通讯厂商面临破产。

也有消息称,美国不只是对中兴实施禁令,并且已经开始注意到华为等国内的科技公司,在中美贸易状况不佳的背景下,美国对准了中国的科技行业,这让国人开始反思,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究竟在哪里?我们的国产化何时才能真正的替代国外产品,从而达到自主可控?或许,看似中兴的灭顶之灾,会加速整个科技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没有核心技术就要受制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这在中兴事件中再次得到印证。虽然我们喊了多年的国产化,但是对于真正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手中。

棱镜门事件后,国家对信息安全高度关注,大家也都深刻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在底层的网络架构、硬件基础设施,还是上层的应用,我们都过于依赖国外的产品和技术。

就拿基础软件领域的三大件来说,操作系统一直都是微软的Windows一统天下,虽国产操作系统有红旗、麒麟,但是基本上都是基于Linux进行二次开发;中间件也都是以IBM、Oracle的产品为主,东方通、金蝶等老牌中间件公司虽然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在技术成熟度和产品化方面还与国外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数据库方面,企业大多采用的是IBM DB2,Oracle或者是微软的SQL Server,但是国产数据库也一直在坚持自主创新,例如南大通用、人大金仓,但是,数据库的核心技术仍是以开源PostgreSQL或引进Informix源码为基础。

大多数国产基础软件的所谓创新,不是基于开源技术就是买代码,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是在别人开发出的基础框架上进行微创新,虽然这让我们的技术水平能够快速提升,但完全依赖开源就会丧失做原创性技术创新的动力。

自主创新难度大

难道,自主创新真的就这么难么?

首先,自主研发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虽然很多基础软件公司都有着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研发投入方面却不舍得下重本。因此,国产软件很多都基于开源技术,过分依赖开源容易受制于人,降低创新程度。

其次,我国基础软件较外国发展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但是一直在努力追赶,虽然国家成立了专项资金来扶持,然而,很多国产化产品不成熟,在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可用性以及开发工具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不能与国际产品媲美,因此市场并不买账。

第三,很多产品虽然研发出来,但是没有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开发出成熟的应用场景,不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就很难有市场。

第四,国产基础软件都是各自为营,但基础软件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生态系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协作,打磨出性能最优,更加适合用户的产品,才能实现真正的国产化替代。

我的“命门”我做主

其实,近几年来,各科研单位以及企业也都在不断的努力,坚持自主创新,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生产出优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向世界宣布我的命门我做主。

比如,在数据库领域,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OceanBase,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领先,并且在企业级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过8年的研发,OceanBase不仅承担了蚂蚁金服2017年“双十一”全部核心业务的压力,还在六家商业银行落地,成为他们互联网金融类创新业务系统的数据核心。此外,OceanBase也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数据库产品,这让业界逐渐看到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比如,东方通作为中间件市场国产厂商的龙头,其过硬的产品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关键领域得到应用。而东方通的技术服务能力与市场执行能力也在逐渐逼近IBM和Oracle两大国际厂商,慢慢甩开其他竞争对手。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主创新,从底层架构开始,完全是一行行代码敲出来的。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中国,拥有众多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有着天然的复杂环境以及个性化需求,要想研发出适合不同场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还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合作。

无可否认,在当今时代,很多关键技术节点上我们还是受制于人,但这不代表将永远受制于他人。我国知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说过,“依靠自主研发设计、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创新发展,研发、生产、升级、维护、全程可控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才能称之为自主可控。”这就要求核心技术、各类软硬件产品都国产化,达到自己开发、自己制造。中兴事件或许是一个大的灾难,但从另外一个度去看,也许带来的是一次机会,一次中国科技可以赶超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