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举办“墨鸣生活,笔舞人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20-11-25 10:16 未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石器时代到如今的共产主义时代,书法从侧面展示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秦朝李斯的《绎山石刻》,东汉蔡邕的《熹平石经》,两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初唐颜真卿《多宝塔碑》,现代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书法有时彰显的不只是笔墨的传承,也有社会的进步发展。从甲骨文到楷书、行书,从锦帛朱墨到碑帖之争,中国书法以其简便端庄的字体,多变的书写形式,而在世间广为流传,历久弥新。中国的书法艺术,如窖藏的美酒,经历史的沉淀后愈发醇香。为了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营造浓厚的精神文化氛围,展现中华民族书法之美,11月14日,聊城大学农学院于古楼街道湖北社区举办“墨鸣生活,笔舞人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按时到达社区,在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活动场地,着手准备布置活动现场,将笔墨纸砚摆放整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写一手好的书法是离不开一支好的毛笔的。志愿者们事先了解好各位书法家的运笔习惯,为他们准备了上好的狼毫,等待书法家们的到来。在准备之余,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本次活动,宣传传统书法,居民们纷纷被活动吸引,上前观看书法家写字。书法家们挥毫泼墨、潜心创作,手持毛笔书写汉字。在一撇一画的描绘中,人们感到的不止是扑鼻而来的墨香,还有那带着古韵缓缓而来的中华古典文化之美。沉浸在水墨笔韵之中,人们仿佛看到了那活在古典山水画之中的美人莲步轻移,缓缓而来,踏破了时间,穿越了空间,为人们带来了内心的宁静,平息了人们躁动的心。在这一刻,人们仿佛忘记了那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辛劳。社区居民们纷纷向书法家求字,以“家和万事兴”为主,展现了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还有洪凝镇小朋友向书法家求字,并表示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书法家张柏胜老师深受感动,为他题字“精忠报国”,并向他讲解了南宋岳飞的故事。志愿者们在一旁协助书法家,帮助他们磨墨、铺纸、收笔、盖章,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书法起承转合的神韵。在作品完成后,志愿者们将它们平铺在桌子上晾干,展示给在场的观众,并将其仔细收纳。待书法家们完成书法作品活动后,志愿者们也抑制不住那颗躁动的心,想要投入这挥毫泼墨之中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接近尾声,王柏旺老师特意为志愿者们题字“出入平安”, 简单的四个字中,蕴含着王柏旺老师对志愿者的祝福。不是前程似锦,不是家财万贯,简简单单的出入平安却是这纷杂的社会中最难得的祝福,像极了儿女出门,父母的叮嘱。在场的志愿者不禁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出门在外求学路程的艰难,而是这久违的温情。活动结束后,社区书法家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中华文化传承的魅力。

历经8000多年的书法不仅仅是种文化,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投影。宋代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曾言: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中,它彰显的是气度,是修养,是礼仪。它是千百年中华文化浓缩,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书法本就是修身养德的最佳途径。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同学们对于书法的认知,还帮助同学们觅得了一方净土,平息了同学们那颗躁动的心。有利于同学们在志愿奉献中获得知识,获取快乐,践行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奉献社会的宗旨,共同营造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通讯员 王浩然 孙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