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在农村还是相对薄弱。“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最大的动力”,要想稳定人心,达成共识,除了党校和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外,更应该重视普通百姓的“培训”,全面脱贫后,农村这块思想的“阵地”要好好的运用起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到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是根基。文化自信铸就人民信仰,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的发展格局下,要想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基层宣讲,重要性凸显。农民要富、农村要美、农业要强,无论是知识的普及、精神的引领,还是生产力的解放,都离不开精神的传递,那就是“宣讲”——宣传之“宣”,讲习之“讲”。宣讲昭示信仰、宣讲萌生希望、宣讲传递力量,宣讲也是一种生产力,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用好宣讲,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市级设立专职的“讲师团”,而区县、镇街、村居较少。宣讲比赛,多数停留在比赛环节,个别进基层的宣讲会被当成“头条”新闻,而不是常态化新闻。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宣讲也不多,党的声音传递到百姓身边具有滞后性,百姓渴望。
(二)缺乏系统培训和调研的宣讲,到了百姓那里,又往往比较生硬,百姓听不懂或者不容易接受,老百姓缺少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故事”和“百姓声音”,理论宣讲缺少把“党的声音”变成“百姓语言”“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百姓宣讲,普遍缺少“一把手”实力支撑。一把手如果不兼任宣讲团长(或者名誉团长),运行起来就会有诸多困难,宣讲起来也似“无源之水”,名不正言不顺,此为其一;其二,有的领导想为百姓做点事,但又怕是自己挑的头,万一哪一天哪一个宣讲员,哪一句话说错了,或者产生了歧义,而被问责。宣讲不能形成体系,宣讲员们就很难放心、大胆、正确的去宣讲。
(四)宣讲不是随便找几个地方,讲几场就算了的,而是应该系统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去传递;当前基层的“宣讲员”较少,中层的“宣讲团”有断层。
(五)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属于自己的城市故事、榜样力量,这些故事构成了这座城市信仰的一部分,如果这些百姓身边的故事讲不出来,百姓的成就感、荣誉感、获得感、安全感、信任感、自豪感等等都会受影响。
二、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国范围内(提议)建立宣讲团,宣讲“团部”建在区县,区县一把手负责制,组建以区县为单位的“百姓宣讲团”,并做好组织、宣传、政策、资金保障,重点是组织和专项资金。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到基层的宣讲体制机制,把百姓宣讲纳入大宣讲体制之中,给予人、财、物的保障,把党的声音真正传递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引领农村思想阵地,造福百姓。
(二)区县、镇街、村居三级联动,一把手负责制。区县为主团,聘任为一级宣讲员,主要负责宣讲内容的定制和二级宣讲员的培训指导;镇街为分团,聘任为二级宣讲员,主要负责上一级宣讲任务的传递;村居为宣讲阵地,聘任为三级宣讲员,主要负责上一级宣讲任务的落实。各级适当聘任政治素养高、喜欢宣讲、具有一定宣讲水平的宣讲人员。
(三)省、市、区三级联动,一把手负责制。区级为实施主体,负责具体宣讲工作;市级指导,定期组织宣讲培训和精神传达学习,导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上级理论指导者,另一部分是区县级一线的优秀宣讲团成员;省级监督,做好宣讲调研和协调,取长补短。
(四)村支部、党员干部、群众三级联动,村支部书记负责基层宣讲工作的落实,党员干部做好配合传递,普通群众受教。宣讲团虽然是“讲”,但不是空谈,最终要落实到“做”上。
(五)统一出台宣讲办法和要求,选拔宣讲人才,安排宣讲任务,适当配套宣讲经费、宣讲设施。区县、镇街、村居三级宣讲团的团长由对应书记担任,执行团长由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宣讲员多从基层群众中挖掘、培养,百姓关心什么就讲什么、需求什么就讲什么,用百姓身边人讲身边事。党员、媒体记者也要占有一定比例。
(六)宣讲内容分为中央精神宣讲、各级精神宣讲;本地和全国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本地和全国革命文化、党史文化宣讲;本地和全国各地“城市榜样”宣讲。宣讲人群以农村百姓为主,覆盖学校、社区、机关、企业。通过讲好中国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把党的方政策贯彻落实下去。
(七)在百姓宣讲的基础上,宣讲团主团的组成可以适当扩展,分为五个分支:“领导干部宣讲团”举旗帜、“身边故事百姓团”聚民心、“培训宣讲导师团”育新人、“专家学者讲师团”兴文化、“英雄楷模事迹团”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