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分类,共创绿色家园

2022-07-04 09:21 未知

打印 放大 缩小

为调研低碳生活在乡村的普及情况和落实情况,2021年8月22日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财经系“哈维尔队社会实践调研团”成员马兆婷来到了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济河街道孙家庄村,对当地进行了深度的探访、调查和讨论。

据了解,如果中国采取较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并且在有效的国际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下,中国的碳排放可争取在2030年到2040年达到顶点,之后进入稳定和下降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想要发展与环保并存,仍面临许多瓶颈,但从上到下各级和各方面,都在积极配合和寻找方法,本次探访的孙家庄村就在一些方面做的很好。

问卷调查,摸排情况

垃圾分类一直以来是环保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源头问题。从很多年前的乱扔乱放,到现在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人可以做到秩序井然,不随地乱扔,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但在信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宣传和认知问题比较严峻,这是需要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的。所以调研团就农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以及落实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摸排情况,其真实的实事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完善,但宣传力度还没有入家家户户,有村民说道:正规的宣传其实还是很少的,如果可以更重视一点,可能他们会做的更好。虽有不足,但方向向好。

在正式的问卷调查之前,调研团就垃圾分类和碳循环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来方面我们大体摸清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以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调研团通过一系列问卷调查之后的总结之后,也得出了比较粗略的结果。

得出的结论便是,当地村民大多数知道垃圾分类,但是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以及利害关系比较模糊,缺乏宣传和教育,但是随意乱扔垃圾的情况较少,将来的方向便是组织较为专业和正规的宣传,对村民就垃圾分类和碳循环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和积极的引导。

BBFDD088288B932502BB6391012575DB

图为当地村支书认真填写调查问卷

 深刻交流,分析现状

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随后调研团与村支书进行了深刻的交流,村支书带领调研团就垃圾分类和碳循环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参观,经过一番深入探访、观察和交流之后,调研团有了惊喜的发现。

虽然村内的青壮年比较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接受信息的能力不足,但是,在国家的积极倡导之下,村委会等有关单位还是就垃圾分类和碳循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并且潜移默化的增强人们低碳环保的意识。

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村里统一安装空气能,可以冬天在取暖,代替传统的煤炭,空气能热水器主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来制热,消耗1KW电能,就能从空气中吸收3~4热能,也就是一度电当三四度来用。空气能热水器制热效能是太阳能热水器的2倍,电热水器的4倍。据计算,使用空气能热水器,一个三口之家一年可节省2000电费,节能特性显著。空气能热水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二是村里还有专供天然气的表和机器,大大提高了节能的效率,村里还安装了油烟净化器,并使用节能燃气,代替煤炭。三是村里定时定点都有洒水车经过,喷洒车,又称为多功能绿化洒水车。用于城市道路、大型厂区、部队、园林等单位清洁路面、卫生、防尘、浇水、喷洒农药等,以达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洒水车进农村又是一大进步,绿化除尘的同时,还美化了环境。

当然有优就有劣,还是会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村内缺少垃圾分类,人们把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全都放到了一起,没有做到分类,这也是有待于提高的地方。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马兆婷与当地村支书进行深入交流

890A2BE02CD3CCF8679245A94B2F6230

图为代替传统煤炭的空气能热水器装置

实践推广,合力互助

通过实践团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探访,可以知道农村对垃圾分类和碳循环有较为良好的认知。但仍有不足,需要当地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引导。环保进农村是国家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这不仅需要领导人员的重视,更需要村民在行为上真正的落实,而实践这一步正好是现在所欠缺的。不容置疑的是,大家的愿望都是一致的,都是想让居住地向好向上发展。所以对于正向的引导大家一定是会欣然接受的,所以就需要中间的桥梁人员做好交接和带头工作。

从客观来说,当地的硬件设施需要提高,通过电视、广播、社区宣传等措施对村民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同时,应该对村内放置的垃圾桶的分类进行更加细致的安排,有意识的去引导。从主观来说,需要干部和村民两方面共同努力,其实最好的贡献就是把自己做好。积极接受,积极配合,自己做好垃圾分类,自己不乱扔垃圾,自己有意识的低碳环保节能。哪怕是随手关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积少成多所带来的好处也是十分巨大的。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图为实践团成员马兆婷与村支书进行合影

生态文明靠大家,绿色低碳没忘记。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低碳环保和经济发展就如同鱼和熊掌一般二者不可得兼。在权衡好利弊条件之下,做好取舍,还是可以找到一个相对稳定和舒适的平衡关系。

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为发展做好保障。而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不单单靠个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就必然有承担起这份责任的义务,也有保护好脚下这片土地的决心。齐心协力,通力合作,互帮互助,每个人都是低碳环保的一份子。

作者:马兆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