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一直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
多年来,企业一直将医药“品质”作为重中之重,药材以“上等、纯洁、地道”清宫御药标准严格要求,成为中国中医药界家喻户晓的“老字号”。
安宫牛黄丸作为北京同仁堂“十大王牌名药”的代表,已有约150年的历史。如果你以为安宫牛黄丸仅是药材好,那就错了,它的制作中包含了数道工序:研配、合坨、制丸、内包、蘸蜡、打戳、外包……
别看有的工序简单,但每一道技艺都有其独特的“门道”。历代同仁堂制药人把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毫无保留地薪火相传。
被央视誉为“大国工匠”,同时也是同仁堂安宫牛黄丸“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张冬梅,就与安宫牛黄丸的生产有直接关系,她的身份是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丸工匠。因为手工制作安宫牛黄丸基本标准非常严苛,要求必须做到一料药(480克)出160丸,正负只许差一丸,折算下来约每丸3克,平均每丸误差控制在约0.018克内。
为了保证准确性,从1982年开始张冬梅每天下班回家就以擀饺子面做练习,38年如一日,严格传承制药技艺,现在仅凭传统搓丸工具,她就能将药条搓成每颗重3克的药丸,分毫不差。这些年,在苦练技术的同时,张冬梅还培养了许多年轻人才,如今她的许多徒弟都成为了同仁堂药厂里的骨干。
除了搓丸有“高人”,安宫牛黄丸用料也不简单,还专门请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芦广荣老师为药丸中贵细料药材进行鉴别。
78岁的芦老师,是中药鉴定师,鉴定贵细料的功夫,堪称“京城一绝”。芦老师从19岁进入同仁堂,在中草药细料库一干就是57年。凭借多年实践经验,她练就了赤手空拳鉴定天然牛黄的本领,经她辨别的牛黄再送去检验,从没出过半点纰漏!
经过层层把关生产的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品质怎么能不让大众信服呢?